鲁网1月5日讯(记者孙丽丽)踏入临沂市兰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科室内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材标本墙,伴着空气中漂浮的阵阵微苦药香,瞬间便能将来人带入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这样的环境,可以说是中医科主任张洁除了“家”之外最为熟悉的所在;而在除却职责后,与中医药自小结缘、相伴成长的经历,也让这里成为了张洁日渐熟稔并乐在其中之处。
探索脐灸疗法推广“中医药+理疗”特色治疗
为了给周边居民提供更好地医疗服务,2010年12月,兰山区卫生局组织成立兰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抽调兰山区人民医院部分医生助力社区医疗工作的开展。已有15年中医临床经验的张洁服从组织安排随之前往,参与了兰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室的组建,带领周边居民群众见证了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科室建立初期,我们为患者治疗主要采用口服中药配合外部理疗的方式,理疗手段多为针灸和按摩两种。”提及中医科业务工作的开展历程,张洁回忆道,“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患者中有大部分女性受到常见妇科疾病困扰并且存在身体保健需求,为此科室开始探索灸等中医疗法,满足此类患者的就诊需要。”
2017年11月,家住周边社区,时年38岁的女性居民刘红(化名)因生理期腹部疼痛难忍第三次来到兰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寻求治疗。原来,刘红被查出患有子宫腺肌症并伴有粘膜下肌瘤,因而每当生理期到来前或身处期间,痛感都异常剧烈。
“患者首次就诊时自诉,生理期腰腹部有明显疼痛感,痛感强烈时往往需要注射止疼针予以缓解,且受到腺肌症影响,痛感呈进行性加重,已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为缓解刘红的痛感,张洁为其开展了艾灸理疗。在艾灸特定穴位再配以口服中药调节后,患者表示痛感较之以往明显减轻了两三分。自此,每月生理期感到强烈疼痛时,刘红都会前来中医科进行艾灸。
尽管艾灸在温经散寒、缓解痛感上已带给了刘红较好的疗效,但患者尚存的疼痛仍被张洁看在眼里。恰逢兰山卫生局中医科组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学习,作为科室代表前往山东中医药大学参加培训的张洁正式接触到脐灸疗法。在与专家详细交流了解疗法的具体功效后,张洁开始带领中医科成员深入探索疗法的临床运用,而患者刘红正是科室脐灸疗法的首位体验者。
“神阙穴(即肚脐)部位皮肤薄,相对而言敏感度更高、吸收更快。脐灸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在肚脐上隔药灸,借助热力刺激药性透入肌肤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作用。”张洁为记者介绍到,“治疗过程中,我们先将药物置于患者脐内,放置上做好的面碗,在面碗的中心部点燃艾坨,直至燃尽再次更换新的艾坨,整个治疗过程需要更换5--7次艾坨,大约持续1.5-2个小时,每周保证3次治疗。”
使用脐灸理疗近一月时间后,刘红在生理周期再次到来时惊喜发现痛感较之以往有效减轻了五六分,已完全可以忍受。在感受到明显疗效后,她继续坚持按时采用脐灸进行日常保健。期间,张洁开具了中医方剂少腹逐瘀汤配合理疗,达到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的作用,并结合患者生理周期变化四个阶段的特点,运用调周法为她调整用药。最终,经过三个月的调养,刘红不仅痛经得到有效缓解,经检查,她的子宫肌瘤也未出现增大,成功免于手术之苦。
于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受益良多的刘红成为了科室在外的义务宣传员,凡是身边受到相关问题困扰的女性都受她推荐前来。在临床治疗的反复实践、摸索之下,脐灸疗法渐渐被用实、用活,现已成为中医科的一大特色。以此为基础,中医科更是推出了一系列女性理疗保健项目,能够有效调理女性患者存在的痛经、月经淋漓、子宫腺肌症等相关妇科问题。同时,张洁积极代表科室外出学习,带领科室共同探索膏方、小儿推拿等中医药技术,逐步将面瘫、糖尿病、脾胃病等疾病拓宽至理疗范围内,给患者带来更为专业、多样的医疗体验。